肉雞壞死性腸炎與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治

2013-12-02來源:《中國禽業(yè)導刊》文章編輯:孫翠華評論:[點擊復制網(wǎng)址]
|

  2012年10月,榮成某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的8 000只25日齡肉雞出現(xiàn)排稀便、夜間聚堆、癱軟等癥狀,并出現(xiàn)零星死亡,前來求診。經綜合診斷,確定為壞死性腸炎與球蟲病的混合感染。

  一 病原及流行情況

  壞死性腸炎的病原體為產氣莢膜梭菌,主要引起雞的散發(fā)性疾病,溫暖潮濕季節(jié)多發(fā),常見于雛雞,以突然發(fā)病、急性死亡為特征;球蟲病也多見于高溫、高濕季節(jié)。所以高溫、高濕是本病的誘因。另外飼養(yǎng)管理不當、密度過大和雞舍通風不良均可促使本病的發(fā)生。

  二 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貧血,逐漸消瘦,嚴重的全身癱瘓,兩腿后伸趴地,部分雞陣發(fā)性興奮不安,有軟頸出現(xiàn),排黃綠色和西紅柿樣稀便,肛門周圍被糞便污染。

  三 剖檢變化

  病變主要在回腸和空腸部分,腸粘膜增厚,附有疏松或致密的黃色或白喉樣假膜,易于剝離;有的腸道充滿黑色惡臭液體或血液,腸壁菲薄,有大量的粟粒大的出血點;有的腸壁漿膜層有密集的小出血斑。

  四 實驗室診斷

  1 球蟲卵檢查

  取病死雞有出血點的腸管部分,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通過鏡檢可見到數(shù)量不等的球蟲卵囊,卵囊呈無色或黃色,圓形或橢圓形,確診為球蟲感染。

  2 涂片檢查

  取腸粘膜刮取物制成涂片,革蘭氏染色可見短粗的革蘭氏陽性的大桿菌,兩端鈍圓、單個散在或成對存在,亦可見形成短鏈。瑞氏染色可見有明顯的莢膜,無鞭毛,不能運動。

  3 細菌培養(yǎng)

  無菌取病死雞肝臟接種于血液瓊脂平板,分別在有氧和厭氧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37℃24小時后,有氧環(huán)境中的血液瓊脂平板上無菌落生長;厭氧環(huán)境中的血液瓊脂上形成圓形、光滑的菌落,直徑2~4mm,周圍有兩條溶血環(huán),內環(huán)完全溶血,外環(huán)不完全溶血。初步判斷為魏氏梭菌。

  4 藥敏試驗

  將菌落接種在血液瓊脂平板上,進行紙片法藥敏試驗,37℃培養(yǎng)24小時,對抑菌圈大小進行測量比較。結果表明該細菌對新霉素、丁胺卡那、粘桿菌素高度敏感,對環(huán)丙沙星、強力霉素、阿奇霉素中度敏感,對阿莫西林、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頭孢噻肟、洛美沙星耐藥。

  通過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確定為壞死性腸炎與球蟲病混合感染。

  五 防治措施

  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

  將墊料、雞糞堆積發(fā)酵,利用堆肥發(fā)酵產生的熱和氨氣完全殺死雞糞中的球蟲卵囊和病原微生物,保持良好的通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密度。

  2 治療措施

  (1)根據(jù)藥敏試驗,全群投喂新霉素,每升水70mg,上午用,每天一次,連用5天。

  (2)全群投喂抗球蟲藥,地克珠利每升水1mg,下午用,每天一次,連用5天。

  (3)為減輕腸道出血,修復腸粘膜,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K3、魚肝油和電解多維,連用5天。

  經過5天的綜合治療,雞群停止死亡,采食量和糞便恢復正常,全群恢復健康。


◆雞病專業(yè)網(wǎng)——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wǎng)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