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飼料糧食進口量將有一定下降

2016-01-12來源:《中國經濟時報》文章編輯:小琳評論:[點擊復制網址]
|

  荷蘭合作銀行在上海發(fā)布的“中國未來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進口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中國目前在飼料糧食的國際貿易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占全球高粱進口的80%、飼料大麥進口的35%。綜合考慮國內玉米長期面臨下跌壓力,潛在的貿易保護措施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帶來的巨大風險等一系列原因,中國未來幾年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進口量將下降30%至50%。

  報告中稱,中國是從2013年年底才開始大量進口高粱和大麥,作為玉米的替代品,在飼料中使用。中國對于這些替代飼料糧進口激增的主要因素包括:進口的高粱和飼料大麥的價格顯著低于國內玉米;高粱和大麥不受進口配額的限制;沒有轉基因風險;下游飼料企業(yè)積極調整配分,接受度日益提高。

  “然而,隨著玉米市場去政策化并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趨勢趨于明顯,國內玉米價格的下跌,以及龐大的國儲庫存,都對未來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進口量帶來了下行的壓力。”荷蘭合作銀行食品與農業(yè)行業(yè)分析師江川表示,“除了價格風險外,政策風險,即潛在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和貨幣風險,即人民幣匯率的動蕩,同樣給中國未來進口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需求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中國政府或將采取更多的實際舉措來限制替代飼料糧的進口,從而促進國內玉米消費,消化大量過剩的國家?guī)齑?。在未來幾年內,高粱和飼料糧的總進口量將縮減30%至50%。”

  在所有提到的風險中,政策風險被看作是最大的挑戰(zhàn)。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江川建議貿易公司應該建立明確的風險管理計劃,以規(guī)避風險。而飼料企業(yè)將不得不在配方中使用更多的國內玉米,或導致飼料生產成本的變化。因此,采購戰(zhàn)略的調整以及對原料來源的控制將變得尤為重要。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