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孵化場工作流程要求在非常緊湊的時間內完成孵種蛋的孵化,這樣才能在入孵492小時(出雛前12小時)后得到較高的孵化率。在此孵化破殼期,破殼率通??蛇_到55%-60%。
喬治亞州立大學家禽學副教授Jeanna Willson說:“現代化孵化場密切關注工人的工時,人們不會等雛雞孵化出來。種蛋被推出后,如果雛雞還沒有準備好破殼而出,那么就錯過了破殼的機會。”
讓盡可能多的雛雞在同一時間破殼,會提高孵化率和雛雞的健康。這些雛雞既不會因破殼太早待在孵化器中時間過長而脫水,也不會因破殼太遲導致身體太濕或發(fā)育不良,從而在運往肉雞飼養(yǎng)場的途中易受低溫的影響。
高產種雞存在的問題
然而,Wilson博士在亞特蘭大孵化與育種學術會議上稱,高產種雞所產的種蛋,在孵化破殼期和孵化模式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個問題。
由于高產種雞代謝率較高,種蛋會在孵化器中產生更多的熱量,這會導致更多的雛雞較早破殼。
Wilson博士的報告稱,孵化模式不僅會影響孵化率和成本,而且會影響雛雞質量和肉雞死亡率。
Wilson博士稱,在將雛雞轉移到肉雞舍后,陸續(xù)有報告表明,雛雞在7日齡內死亡率較高,比例在3%~8%之間。
溫度是關鍵因素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孵化期和破殼期,但溫度是最顯著的一個影響因素。Wilson博士說:“溫度是影響種蛋何時開始發(fā)育和孵化的最重要因素。”
99.5-99.8F(37.5-37.67℃)是多年來肉雞行業(yè)所采用的正常溫度。
孵化破殼期
Wilson 博士在圖1中展示了不同的理論孵化曲線。Wilson博士說:“在孵化破殼期,肉雞行業(yè)一直追求的目標便是使孵化率達到55%-65%。”當孵化率為50%時,曲線實際上就顯得有些寬了,她解釋說,這樣會有過多的雛雞過早或過遲破殼。
她說:“在過去五六年中的主要問題是,高產種雞所產的種蛋會產生更多的熱量。由于其代謝水平較高,因此會在孵化器中產生更多的熱量。為防止溫度過高,我們必須降低孵化器中托盤的溫度。但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糾結于需要降低溫度的幅度。”
調查研究
Wilson介紹了她及其研究員對高產種雞進行的調查研究,他們對下列三種孵化溫度進行了研究:
1 溫度稍低或99.5F(37.5℃);
2 標準溫度或99.7F(37.61℃),此溫度比行業(yè)標準稍低;
3 溫度稍高或模仿行業(yè)標準,100.3F(37.94℃)。
孵化率 溫度稍低組和溫度稍高組的孵化率較低,標準溫度組的孵化率較高。“三個溫度檔次的孵化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但均不如預期的好。”她說.
受精種蛋的孵化率 入孵于溫度稍低組和溫度稍高組的受精種蛋孵化率偏低,標準溫度組的受精種蛋孵化率較高。
破殼分析 Wilson博士稱,在溫度較低組的入孵種蛋中,大約有1.5%的雛雞死于破殼期,而在溫度稍高組中,大約0.5%的雛雞死于破殼期,以標準溫度入孵的種蛋在破殼期的死亡率最低。
雛雞初重 溫度稍低組孵出的雛雞體重和無卵黃的雛雞體重較輕。Wilson博士說:“溫度稍低組孵出的雛雞,使更多的卵黃物或濕或干, 這意味著這些雛雞沒有充分利用它們的卵黃,這也會導致這些雛雞發(fā)育不良。”
肉雞死亡率 溫度稍高組孵出的雛雞在42日齡時死亡率較高。Wilson博士說:“溫度較高組孵出雛雞的死亡率較高,結果令人無法接受。這恰好確實地證明了,高溫會讓我們在肉雞舍中損失更多的肉雞。”
結論
Wilson博士說:“溫度稍低組孵出的一些弱雛死在了蛋殼內,而溫度稍高組孵出的雛雞并非如此,溫度稍高組的那些弱雛是在轉群到肉雞舍后死在肉雞舍的。這說明溫度對孵化的影響非常大,即使是溫度的細微變化。”
“降低孵化溫度對高產種雞確實有益,但這種最佳溫度似乎具有品種特異性,我不認為我們已經找到了最適的溫度,”她總結說,“當溫度降低時,我們似乎需要調整相對濕度來提高孵化率。”
作者:GARY THORNTON
譯者:Leon
選自:WATT POULTRY USA 12卷第3期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