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種時間不當。雛雞身上有母源抗體,一般在1~2周內不易感染雞新城疫。如接種過早,反而和母源抗體中和;接種過遲,因體內抗體消失,易被毒力強的野毒侵染發(fā)病。所以,一般接種時間應在孵出后7~10天。
二、疫苗質量問題。
1、部分單位生產的疫苗質量不過關,接種后不能產生相應免疫力。
2、由于某些細菌、病毒存在變異株,使疫苗本身的保護率達不到100%。
3、不同的疫苗所需的運輸、保存條件不同,凍干疫苗一般需要 -15℃以下冷凍保存,濕苗一般在0~4℃保存,油乳劑疫苗的保存溫度一般在10℃左右。應盡量選擇出廠時間較近的疫苗,以保證免疫效果。一般疫苗稀釋在4小時內要用完,用不完即作廢。
三、疫苗稀釋不當。
各種疫苗所需用的稀釋劑、稀釋倍數(shù)及稀釋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規(guī)定,必須嚴格地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疫苗稀釋用水,從嚴格上講應用滅菌生理鹽水,否則會降低免疫效果。疫苗要現(xiàn)用現(xiàn)稀釋,不可使用稀釋后放置時間過長的疫苗。如果飲水免疫的疫苗稀釋不均,部分雞飲量不足等也會影響免疫效果。
四、免疫劑量不準。
目前疫苗免疫劑量存在兩種誤區(qū):一是免疫劑量不足,二是使用大劑量疫苗免疫,二者都不科學。因此,在購買疫苗時,在考慮到免疫接種過程中的損失和浪費外(損失量一般按15%-20%計算),不要隨意加大免疫用量。
五、稀釋量不準。
通常注射稀釋量比較容易確定,而點眼和飲水免疫量則比較困難,應依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六、接種方法有誤。
不同的疫苗要求接種途很不同,免疫時一定要按規(guī)定的方法接種。飲水免疫時須加0.5%脫脂奶粉,并要求在2小時內飲完。
七、雞體的狀況不佳。
雞群營養(yǎng)不良、患病,尤其是患傳染性法氏囊病以后,接種其它疫苗時往往會形成免疫抑制,使之不能產生免疫或免疫力極低,甚至引起雞只死亡。免疫接種應安排在雞群健康時進行,否則將影響免疫效果。
八、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造成免疫失敗。
如滴鼻、點眼時,疫苗未被吸收而又未補點,造成漏免,導致免疫失敗。在疫苗稀釋或接種的過程中,消毒藥物過多地殘留于注射器或直接接觸疫苗,也能造成疫苗失效或減效。所以,在接種疫苗的前兩天或后兩天要避免進行帶雞消毒,這一點要引起重視。
一周閱讀排行